close

2007/4/29

五十年來,為了發展這兩個字,寶島的山河大地慢慢被水泥叢林征服,當西部日趨飽和,東部這塊淨土成為最後的目標,規畫中蘇花高速公路的興建,「後山」在文化和自然資源上面的獨特性,很可能就要就此淪喪了。

近幾年,蘇花高的興建於否引發激烈論戰,在這個重大公共政策定案前,我們懷著謙卑的一顆心,來傾聽在地人的真情話語,希望能夠呈現出更多思考的觀點。

面對兩小時直達台北的夢想,花東人或許可以堅持走出一條不同的路,砂石車在舊蘇花公路上呼嘯而過,旁邊的一個山窩裡,有個太魯閣族的部落,三棧溪蜿蜒流著,千百年以來,先祖跟大地共同吐納著屬於這裡的清新空氣,但是隨著舊蘇花公路的開通,蜂擁而來的遊客,卻讓這塊土地蒙塵,鄉公所與社區長老忍無可忍,決定封溪復育。

前後五年,村子雖然暫時失去了旅遊帶來的經濟效益,但是為了捍衛家鄉淨土,族人咬著牙撐了下去,交通的便捷帶來正負面的影響,蘇花公路拓寬成雙向通車,它從此改變了花東地區的歷史,以驚險聞名於全省的蘇花公路,北起宜蘭縣的蘇澳鎮,經南澳東澳到花蓮,是溝通本省北部與東部的一條主要道路。蘇花公路是一條單向行駛的道路,每天經過這裡的車輛在一定的時間組成浩大的車隊,兩邊對開,在中途站南澳錯車,當車隊蜿蜒在曲折的山腰上俯瞰太平洋,令人捏把冷汗,但卻有驚無險。

由於這條公路工程艱鉅,常吸引著一些遊客前往一遊,蘇花公路對促進東北部的開發做了很大的貢獻,槍聲響起,大家開始向前奔跑,這個奔跑是在追求健康,也是在追求自我的突破,這場馬拉松是在國家公園內舉行,每年都吸引超過萬人參加,一百年、一條路,替原始的後山開啟了拓荒史,但一百年後,拓荒意義不再,後山卻可能門戶大開,對於交通建設,在地人的心情五味雜陳,因為它可能帶來繁榮,卻也可能毀了這塊土地。

最原始的質樸之美,花蓮古稱奇萊,傳說因為立霧溪向東入海,激發出迂迴澎湃的浪花,因而有「洄瀾」的名字,後來人們取其諧音,花蓮兩個字由此而來。七千萬年以來,複雜的板塊運動塑造了花東地區渾然天成的特殊景色,三百多公里蜿蜒海岸線,不但有各種海蝕地形,生態資源也相當豐富,其中,綿延多公里的清水斷崖是台灣八景之一,當遊客倚著懸崖峭壁望著湛藍大海,山光水色總是讓人讚嘆不已,險峻的形勢、氣象萬千的畫面,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成了上天賜給台灣最珍貴的禮物。

四百多年前,葡萄牙水手從台灣東海岸經過,花東景致迷惑了這些西方人的眼睛,他們驚呼著Formosa來形容這座美麗的島嶼,隨著時代變遷,中央山脈的阻隔,雖然延緩了東部地區的發展,但也保護了千萬年時光雕刻出來的綺麗風景。

十八世紀,宜蘭人在拓荒元老吳沙的帶領下,開始發展鐵道交通,人們渴望透過交通帶來改變現狀的心理,在工業革命後幾百年,台灣人始終難以抗拒發展致富幾個字的魅惑。當潘朵拉的盒子一吋一吋地被開啟,對急於向都會靠攏的在地居民來說,必須犧牲掉什麼他們似乎還來不及想,改善生活才是終極目標,但是開路真的能帶來幸福嗎?年經濟起飛的年代,台灣擁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,年北二高劃過西部平原成為第二條快速幹道,年雪山隧道通車,國道五號的誕生改寫了人們往來東西部之間的懷舊記憶。高速公路對於平衡城鄉發展很難說到底是好還是壞,但是我們從短時間可以看得到的,卻是每逢假日車流湧現的畫面,以及那日漸變調的一日生活圈景觀。

根據東華大學二月份所做的民調數字,在提供替代方案的前提之下,有六成三的民眾同意緩建蘇花高,在地人的聲音是不是就真的是那贊成興建的七成民調數字?花東人是不是已經接受到足夠訊息來做出正確判斷,或許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,面對這項耗資千億的重大公共工程,在做最後決定之前,人們或許應該暫且放慢腳步,先回想西雅圖酋長說過的智慧話語:破壞是不可逆轉的,太平洋左岸花東原鄉風貌,鋼骨水泥構成的快速道路,它們是否真能共同譜出一首優美的協奏曲呢?政府的財力和國人的自信,在這裡築起了世界一流的道路,時光飛逝、山川不變,老舊新聞片裡的蘇花公路像是一場夢幻秀,預言著花蓮人充滿希望的未來。幾十年過後,台灣起飛,經濟狂飆,顯然,開發的力度似乎又難以滿足大家的期望了!

1990年,行政院核定改善交通全盤計畫,興建環島高速公路網成為首要任務,繼北宜高速公路,在2006年開通後,蘇花高速公路成了下一個目標。一時間,蘇花高成為促進台灣東部發展的代名詞,人們似乎很容易把高速公路與經濟發展劃上等號,他們是把這個夢寄託在這,但這就是一個吊詭,許多人對於便捷的交通懷著憧憬與期待,只是過去的經驗是否回應了他們的期待,答案可能令人氣餒,投身環保運動許多年的方儉,以北宜經驗點出了可能的後果,新的空間革命縮短了城鄉間的差距,但是如果不懂珍惜天賜的自然美景、呵護大山水脈,任何先進工法恐怕都難以平息大自然的怒氣反撲。

透過音樂,唱出對於鄉土的愛,每個音符彷彿都在抗拒著高速公路這龐然大物的步步進逼,福爾摩沙之東、太平洋之西,能否保有它最純真的美呢?發展是種無邊無際的誘惑,任何疼惜這塊土地的朋友,或許都該投入更多的關注,因為,當潘朵拉的盒子一打開,伴隨而生的,可能會是來自原住民祖靈那無言的嘆息!任何穿越大自然的開發案,無論設計如何的嚴謹,都是難以達到完美的平衡的,工業社會一直都是以高速為依歸,但是人們能不能夠停下腳步來,重新找回漫步山野的本能,能不能夠在汽車時代,重新找回人和大地之間相互疼惜的那一份親密關係,「對大地的傷害是對造物主的輕蔑」,現在發生在大地的事,都將回應到人類身上來,這是西雅圖酋長的一番話,在一百多年後,對於地球上的我們每一個人來說,依舊是意義無限。

與地球共生息,空氣與穹蒼的溫馨,才是人類最值得珍貴的資產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tillthought 的頭像
    stillthought

    stillthought 靜思

    stillthou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