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事件日期:2007/01/14      ◎陳佩莉/馬來西亞報導

痲瘋病患是一群很少被社會關注的人──有的缺手,有的沒腿,有的手腳雖齊全,但顏面卻如扭曲變形的麵糰……痲瘋分枝桿菌一點點地侵蝕著他們的身軀。

「這點痛算什麼,人們鄙夷的目光才是我們最大的痛!」一位痲瘋病患內心的真情告白。

世界第一屆痲瘋節始於一九五四年,由法國慈善家佛勒豪律師提倡,每年一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訂為痲瘋節,也被稱為「世界防治痲瘋病日」,其目的是讓全世界了解痲瘋病是可以被治癒的,過去恐懼和歧視痲瘋的現象不應再持續下去,同時呼籲人們對病患伸出援手。

此一倡議得到許多社會人士和政府的認可和響應,目前全球估計已有一百五十個國家參與,痲瘋節成為全球性的節日。

◎深入痲瘋村

馬來西亞政府於一九七四年推行痲瘋病患重返家庭計畫,要求已痊癒的患者離開痲瘋病院,回到自己的社區;另一方面也於一九八一年成立痲瘋村,鼓勵病友申請撥地,建立自己的家園,這就是痲瘋村的雛形。

馬來西亞痲瘋救濟協會砂拉越分會是半政府組織,每月資助村裏貧困的家庭有限物資和現款,組織的收入來自痲瘋村農業的運作和辦公室周圍的農地耕作,由於不忍村民生活清苦而向外尋求協助。去年七月,該組織與慈濟聯繫,經評估,慈濟給予痲瘋村貧困家庭物資及生活補助。

二OO七年一月十四日,十七位慈青跟著志工的腳步,來到古晉婆羅洲高原路希那巴魯村,村裡住著五十位前痲瘋病患和家屬共三百餘人,六十七戶人家,俗稱痲瘋村,而其中有八位是慈濟長期照顧戶。

嘉當是慈濟照顧戶之一。他的家沒水沒電,喝的是雨水,屋裡只有簡陋的廚房和髒亂的房間。妻子已改嫁,兩個女兒也隨妻子離家,十二歲的兒子沒上學也沒工作,與父親一樣終日無所事事,仰賴他人的救濟。

「為什麼兒子沒有上學?」志工張濟愆關心地問道。

「小時候唸過,他不會,後來也就沒再去上學了!」

「讓他學點手藝也好,將來還可以幫點家用。」

「隨他去吧!」嘉當漠不關心地答道。

志工張濟愆與隨行的慈青說,除了發放和關懷,還需要不斷地給予照顧戶輔導和教育,讓他們慢慢站起來,改善生活。

「村裏的人好像與世隔絕,有些家裏沒水沒電,一些小朋友也沒上學……,真的無法想像他們怎麼過日子。」砂大慈青黎紫瓊說。

「我想他們被社會遺棄、不被家人接受,是心靈上最大的創傷。」砂大醫學系趙新豪分享。

「了解痲瘋病是怎麼一回事後,覺得並不那麼可怕!大家了解病源,就不會被無知誤導,加深對病友的傷害。」慈青學長黃瓊瑱表示。

◎少一分冷漠 多一分關懷

蔡高尚是慈濟的照顧戶之一,也是一位獨居老人,他雙腳早已殘缺,長期在地上拖著身體移動,不只是褲子被磨損,連皮膚也不時被拖傷。志工準備了小型可滾動的滑板給他,讓他較方便行動。

「伯伯,你看看這個合用嗎?」慈青孩子貼心地問道。

「好啊!很方便。有了這個,我就可以到處走動了。」他露出滿足的微笑。

慈青愉快地唱起新年歌曲,把愛灌注在這個被遺忘的角落,讓氣氛熱鬧起來。

「謝謝,謝謝你們!你們真的很有心。我的女兒出嫁後已經三年沒有回家了……」蔡高尚患病後,妻子離他而去,留下女兒與他相依為命。女兒出嫁後,隨夫婿遠赴西馬吉蘭丹定居,鮮少回來。慈青孩子前來慰問,溫暖了老人家孤獨的心。

砂大慈青梁碧霞雖然是第一次參與訪視活動,卻能與照顧戶有很好的互動,只要有愛,就能散發力量。

「這是一個很好的因緣,慈青可以跟著師姑師伯的腳步,學習如何做訪視,期望有一天慈青也能夠承擔起這方福田。」慈青學長張華施勉勵大家。

「參與這次發放之前,我聽了很多負面的聲音,說痲瘋病會傳染、很危險、病患的樣子很恐怖等等,但我還是堅持前來。如果每個人都那麼認為,社會就多一分冷漠,少了一分關懷。」砂大慈青黎紫瓊分享道。


http://express.tzuchi.net/express.nsf/95d706ecebb2858c48256cef0010db0a/56bc205f2326b9a9482572670035bea8?OpenDocument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illthou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