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事件日期:2007/01/14       ◎葉川永/馬來西亞報導
 
「Mari kita bersama, bersama, bersama, mari kita bersama bergotong royong……」(讓我們一起來大掃除)在馬六甲國民科技大學慈青同學以馬來語歌曲帶動下,原本空曠寂靜的直望原住民村霎時充滿活力。原住民孩子們跟隨慈青哥哥姊姊,展開天真無邪的笑容,投入歌曲中。

二OO七年一月十四日,微涼的午後,這天是慈青與孩子們每月一次的約會,以進行原住民兒童教育計畫。而這天,慈青還帶著清掃工具前來,要帶動孩子們一起做環境清理,宣導環保意識。

這次的清理項目分為:清除野草、清理水溝、撿垃圾及資源回收和分類。慈青細心地為孩子們戴上口罩及手套,並叮囑他們要注意自身的安全。全副武裝後,清掃行動開始了!

有一組慈青原本帶領孩子們清理水溝,卻發現當地並沒有完善的排水系統,也沒有所謂的「水溝」,有的只是淺淺的小「土溝」。由於沒有妥善處理,部分土溝已經被垃圾阻塞,積水處處,蚊蟲滋生。慈青們帶動原住民弟弟妹妹把垃圾撿起來,並疏通土溝。

另一邊廂,帶領孩子們拔除野草的慈青同學也面對小考驗。雖然已經戴上手套,但是同學們在面對長滿刺的野草時卻望「草」止步,不知該從何下手。正當大家猶豫著是否該動手之際,卻見土生土長的原住民孩子一臉爛漫笑容,積極投入除草行動中。慈青們把心念一轉,趕緊加入孩子們的陣容,大家攜手把濃密的野草拔除,以免草堆成為蛇蟲的窩,威脅村民的安全。

而負責撿垃圾的小組可謂「大豐收」。由於村民的衛生觀念不足,皆養成垃圾隨手丟的習慣,長年累月下來,村子內所累積的垃圾量相當驚人。有些垃圾甚至已經佈滿蛀蟲,外觀噁心及不衛生。雖然戴著口罩,還是覺得惡臭難耐。縱然不習慣,慈青們還是彎下腰,把垃圾一一撿起來。不一會兒,「戰利品」已經裝滿好幾個垃圾袋。

玻璃瓶、塑膠品、鐵罐、鋁罐等,成為了另一組負責做資源回收的成員的目標。由於村民平常都把可回收及不可回收的物品丟棄一塊,因此,他們都不曉得如何分類。除了知道鐵片可以回收變賣,其他物品都一概棄之不理。在資源收集的過程,慈青向孩子們說明資源分類的觀念,簡單地告訴弟妹們如何分辨「垃圾」及「資源」。

短短四十五分鐘,大家完成任務,又再次回到集合地點。除了實際行動,慈青也以手提電腦,呈現環保解說,讓孩子們看看一張接一張地球被破壞、環境被污染的畫面。除了加深孩子們的環保概念,慈青也教育他們養成保持環境衛生的習慣,不要傷害大地的母親。慈青同學希望孩子們能把當天所做、所學帶回家,與爸爸媽媽及家庭成員分享。只要持續不斷地帶動,相信總有一天,會看到環保家庭化的成效,甚至達至環保心靈化,讓村民因投入環保而把不良的習氣、習慣都改正過來。

http://express.tzuchi.net/express.nsf/95d706ecebb2858c48256cef0010db0a/797bcb3e5c4664d9482572680077d421?OpenDocument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illthou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