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07/9/9

傾頹的土房子、成堆的草蔭,孩子卻不知流落何方?走過這座小橋,多年前少年跪下來接泡麵的那一幕,仍然深深印在這群台商志工的腦海裡,他們從中國最富庶的珠三角,來到廣東重點扶貧的和平縣助學,關懷的腳步踏進每個需要的家裡,就是希望不要再有類似的遺憾發生。
 
陳晶晶是和平縣四聯中學的學生,從小是個撿來的棄嬰,但是父母對她卻視如己出。三年前養父因為癌症過世了,臨走前交待要讓上進的晶晶繼續讀書。於是,哥哥到東莞打工,賺錢供養奶奶和殘障的母親,晶晶則一個人寄宿在學校。高中三年,除了學校減免學費,她也是慈濟長期助學的孩子。

四聯中學是和平縣四所高中之一,學區涵蓋四五個農業鎮,全校學生2600人,大多是勤奮的農家子弟。今天是星期假日,同學們都回家去了,宿舍裡則是大門深鎖。

瞭解晶晶真正的需求,舒緩孩子的恐懼,這是志工助學最大的動力,廣東慈濟人每兩個月要花上三天時間,深入偏遠的和平縣做家庭訪視,設計課程與學生互動,再親手送上助學金。如此持續了五年, 讓九百位貧困孩子的求學路可以通暢而沒有阻礙。

廣州南方醫院是大陸骨髓移植成效最好的單位之一,其中2/3的捐髓是來自於台灣慈濟基金會。透過醫療交流,兩者合作關係相當緊密。這次廣東慈濟人到和平助學時發現了象人陳石平。經過評估,慈濟與南方醫院、和平縣政府簽訂了三方合作的醫療援助計畫。

畢業於日本醫科大學博士班的高建華,從事整型外科三十年,曾多次獲得中國醫師獎、有著「巾幗科技創新帶頭人」的榮譽稱號,是華南區整型外科界的權威,這次擔任陳石平的主治醫生,她一本初衷,展現了精湛的醫術與愛心。

活了40年,這是陳石平第一次離家。在廣州住院兩個月以來,他受到醫護人員及慈濟志工無微不至的照顧,除了家人之外,他們儼然是最瞭解陳石平的親人。

平日跟陳石平感情最好的姪女蘭英,看著叔叔終於去除臉上的累贅,可以自己睜開眼睛、張開嘴巴,一時感動得說不出話。

和平縣位於廣東省東北方,在古籍裡,被形容是充滿蠱毒瘴癘的百越南蠻。西元1518年,明朝御史王陽明平定江西、廣東、福建等據地為王的山賊,並在此設立了和平縣治、修築城池,成為陽明鎮最初的城市輪廓。

中國的大思想家王陽明倡導知行合一,留名千古。但是在和平的重教興學,才是他留給當地人最大的福祉。五百年後的陽明鎮上,依舊可以看到標榜詩書傳家的大宅院。

這一天,帶領我們參觀陽明鎮的,是和平中學的學生曾海瑤。

看著十七歲的少年,細心照顧殘障的妹妹,志工心中頓時湧出一股溫暖與感動;就在三年前,海瑤也罹患了一場重病,家裡因此陷入愁雲慘霧中。

在偏遠鄉間,海瑤長期服藥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,卻因此引發了慢性腎炎。爸爸只能駕駛長途貨運車,籌措兒女龐大的醫藥費。在助學訪視活動中,慈濟志工深刻理解了這家人的困境。

肌肉失去功能,身體急速萎縮的海燕,運用蜷曲的手指和無限的創意,馳騁在網路世界。

海瑤就讀的和平中學,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學校,海燕常常透過哥哥的照片,夢想著校園的生活,在志工的協助下,她終於有機會造訪這所學校。

與慈濟交會,是陳石平生命中最大的轉捩點,他的病得到了醫治;而志工與助學的孩子,也從陳石平身上,學到了寶貴的生命教育課程。

父母早逝,哥哥陳石林賣了幾十年的豆腐,將兒女和弟弟帶大,雖然經濟並不寬裕,但一家人始終相處融洽,親情,或許正是支持大家一路走下去的最佳藥方

陳石平在南方醫院變臉成功的消息傳出,透過媒體的熱烈報導,引發了許多連鎖反應。他,成為醫界研究關鍵理論的重要個案。

經過三次的手術之後,陳石平的生活越來越接近正常人了,回到家,他沒忘記自己最拿手的農活「放牛」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tillthought 的頭像
    stillthought

    stillthought 靜思

    stillthoug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