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年,聯合國農糧組織﹝FAO﹞的研究人員花了近一個月時間,在貴州省黔南地區進行脫貧方案調查計畫;但是,最後得出的結論令人沮喪而無奈:「這裡不適合人類居住!」仰頭,天無三日晴;俯看,地無三里平;照著鏡子,人,還真的沒有三兩銀。
古人說:「天下之山聚於貴。」精準描繪了這個山地比例最高的中國省份。自然環境造就的險惡生存條件,成為大山子民世世代代得面對的困境。在八十多個縣份中,就有四十八個屬於國家級的貧困縣,其中有四個甚至還存在著最基本的溫飽問題,位於黔南州的羅甸正是典型的代表;在哪裡,也看的到慈濟的足跡。
居指一算,從一九九八年黔西南的盤縣、興義賑災,從實際深入貴州扶貧已經有七、八年的時間。除了來自台灣的志工,許多沿海地區的大陸台商也踴躍捐輸,力求集中社區力量,替這塊土地注入愛心活水。
「先天條件差,重重山巒可以困住大家的生活,卻不能困住大家的志氣;山可以讓我們清貧,卻不能使志氣消弭。」慈濟基金會王端正副總執行長曾經這麼鼓勵著當地百姓,「“命”是一種命運;但命運絕對不是“宿命”,絕對不是天生就註定了命運。」當貴州人不向環境低頭,慈濟人也會在旁陪伴一起奮鬥。
因此,慈濟擬定了「扶困計畫」,經過縝密的思考,從「教育助學」、「貧困農戶遷村」、「特困戶濟貧」三大面向,持續對貴州挹注關懷。大陸官方的「八七攻堅」扶困計畫基本上解決的是吃的問題,每年投入高達二十多億人民幣的資金;接著,解決住房問題則是第二階段重點。政府自有其照顧人民的政策,而慈濟在其中,則緊密扮演著非政府組織﹝NGO﹞填補官方空缺的支援角色。
「大愛全紀錄」於二月五日首播,每週播出一集,除了前兩集的聯合國環保日、紐奧良風災紀實外;自二月十九日起播出大陸賑災系列報導,先分享福建的福鼎廈門、江蘇、廣西三集發放故事。
三月十二日的「背兜兒」,將從教育角度,深入探討貴州兒童面對的就學困境、以及他們身處貧瘠大山中的生命韌性;這些故事正代表著目前台灣孩子難以體會的珍貴價值。
三月十九日播出「貴州三紀」,透過歷史畫面的回顧,探索慈濟扶困的核心意義。
三月二十六日播出的「陪伴‧老人篇章」,將時空移轉到安徽。一九九一年華東大水災,安徽省全椒縣是慈濟前往大陸賑災的第一地點;除了十四個大愛村外,還援建多所敬老院。十多年來,讓許多鰥寡獨居的老人,有了安身之處。
「大愛全紀錄」,見證歷史,也見證感動。希望透過眾生苦難的展現,能夠彰顯人性底層最珍貴的價值。
http://www.newdaai.tv/chinese/program.php?func=program_view&id=8142
- Nov 09 Thu 2006 05:21
「大愛全紀錄」一個見證歷史與生命的節目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