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/06/01
中國佛教界的泰斗,印順導師圓寂屆滿一週年,對導師的追憶綿綿不絕,帶您再次仰望導師身影,也一路伴隨導師走過的人生最後一段旅程。導師圓寂後,從花蓮慈濟醫院到新竹福嚴精舍,也在慈濟香山聯絡處舉辦追思讚頌法會,最後在苗栗獅頭山舉辦荼毗大典,遺骨安奉在福慧塔院。對導師的弟子們來說,這一路走得艱辛、不捨,今天起我們將藉由五天的系列報導,再一次向導師致敬,追隨這慈悲與智慧的身影。
西元一九○六年,動盪的北京,滿清末代皇帝溥儀出生,在他手中,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。然而同樣在一九0六年,寧靜的浙江,俗名張鹿芹的印順導師出生,卻開啟了中國佛教一個興盛繁茂的輝煌年代。
一九三○年,導師二十五歲,在普陀山福泉庵,皈依上清下念老法師,出家後,法名印順。紛擾動盪的年代裡,導師經歷中日甲午戰爭,避居四川,並在合江法王寺擔任導師。顛沛艱困的歲月裡,導師始終浸潤於佛法的喜樂,在阿含經當中,他讀到了一段令他心有靈犀、終生信奉的文字:「諸佛皆出自人間,終不在天上成佛也。」導師自此傾畢生心血,闡揚佛在人間的理念。
西元一九六三,民國五十二年,台北慧日講堂,五十八歲的印順導師,破例讓一名尼師皈依座下,法名證嚴,就此開啟師徒二人長達半世紀的深厚情誼。皈依後,證嚴上人回到花蓮,創立慈濟功德會,導師則長年留在西部弘法。
證嚴上人回想起當年導師賜與他的六個字:「為佛教,為眾生。」六個字, 字字深重,證嚴上人一生奉行,不曾須臾懈怠。這段師徒之緣,看似巧妙深厚不可言喻,卻又橫亙著中央山脈,大多數的日子裡,師徒兩人只能遙遙相望。
永生難忘的一刻,化作師徒間隱然成形的約定。上人帶領著慈濟,從台灣到世界,為佛教,為眾生。四十多年來,上人每次行腳西部,必定親自探望導師,導師語氣中濃厚的鄉音,雖不能言傳,上人卻能深深意會,這或許也是師徒間的默契。
西元一九九九,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,地震前幾天,導師因為嚴重腹瀉,被送往花蓮慈濟醫學中心,當時任院長的陳英和醫師,立即組織醫療團隊,竭盡所能的減輕導師的病痛,並找出真正的病因。經過一連串檢查,發現導師罹患相當罕見的「胃泌素瘤」,還併發有小腸結核菌感染。
一百零八天後,導師終於出院,大病初癒的他親自到靜思精舍禮佛。西元兩千年,是導師九五高齡的嵩壽,導師向來不愛鋪張,這回卻也隨順著弟子們的願望,參加了一場屬於他的慶生會。導師莊嚴的身影,端坐在輪椅上緩緩現身,弟子們以恭敬心和巧思,在靜思精舍替導師祝壽。
禮盒裡蹦出的孩子讓導師笑開了懷,親手切開壽桃,大大小小層層疊疊的壽桃,像導師春風化雨、桃李滿天,這一刻,導師的笑容與慈靄,就此長留在世人心中。
2005年六月四日上午十點零七分,導師在花蓮慈濟醫院,因為心臟衰竭,在正念寂靜中安祥捨報,走過百年的危脆色身,就此話別人間。導師曾說:「如果可以安祥而清明的死去,那應該是有福的。」
走過一百零一年的風霜歲月,導師留下七百萬字的佛法著作,自稱平凡的一生,福德圓滿,莊嚴落幕,如寒潭清水、映月無痕,卻在人間閃爍著熠熠光輝。
http://210.59.147.4/chinese/program.php?func=program_view&id=12529